回歸藥材本質 - 原相工法
原相工法三大核心精神
過去傳統中藥炮製多由中醫師親自處理,包含蒸、炒、曬、煅、切、泡酒、泡醋、泡蜜…等各種因材、因人而異的繁瑣工序。然因耗時、耗力不符規模經濟,現在多交由專門加工業者處理,以至於良莠不齊,多講求賣相與獲利考量。有鑑於此,德利泰獨創「原相工法」,一方面承襲古法炮製之優點,一方面結合現代科技強化效率與效用,屏除傳統加工之缺憾。從種植採收到保存,不過度加工、不矯飾賣相,竭力保留天然本草的有效成份與風味。其核心精神總結有三:

一、確保原材藥性

二、排除無關雜質

三、忠呈天然樣貌
六大工作重點
-
適性選地
-
依時採收
-
科學檢測
-
順勢炮製
-
精密濾雜
-
冷藏保質
堅持依自然生態長出的植物方為道地,如川芎生於四川,甘草生於內蒙,魚腥草生於四川、貴川多雨潮濕處。另外,選擇具地理隔絕性、無汙染的農地進行藥材契作,進行土壤、水質等檢測,堅持環境無污染,並依照法規訂定的合格農殘值進行安心種植,自源頭控管藥材品質。
藥材的熟成度關乎品質良窳,因此採收季節與種植年份至關重要,如此指標成分含量才會足夠 (如:白朮2年、白芍4-5年),藉此把關藥材的最佳效用,並透過農民豐富的經驗,把控各種藥材最佳採收時程。
強調各產製階段之藥材藥性與安全,遵循藥廠標準規範與台灣安全法規,進行包含四大重金屬含量、農藥殘留、指標成分含量、雜質含量限制、食品安全等檢測,確保藥材品質與安全。
建立原料專屬的炮製手法,依據藥材特性與狀態進行加工,例如根莖類可順勢剁粒、切片而不壓扁,依自然溫度低溫烘焙干燥;有些葉類藥材為求涼性轉溫,則依製茶工藝順勢揉成茶並便於泡飲…等,建立標準作業程序,減少過度加工造成的成分損耗。
藥材採收後,除進行多道髒污、土石、雜質過濾外,更在過濾機組中多處置入強力磁鐵棒,排除鐵類雜質(如鐵絲、鐵粉、鐵釘),並開發使用金屬過濾設備,排除如鋁箔紙、含重金屬之石頭雜質…等,確保原料純淨無雜後,再依藥材特性進行加工、包裝。
依據不同藥材屬性,堅持專業冷藏保存,減少藥材質變機率,維持藥材新鮮度與安全性,確保藥材品質。
原相工法舉例比較
以 黃芩 加工為例,使用「原相工法」加工僅需1天,使用傳統工法加工需耗2-3天,加工程序如下:
原相工法
傳統炮製 這邊以黃芩舉例
切粒
烘乾
採收
悶軟
p.s.傳統工法需時長,加上泡水緣故,黃芩的指標成分「黃芩苷」易被水解,而因化學變化的關係產生綠色現象。
藥材經過「原相工法」與「傳統炮製」加工後,成份保留比例比較如下:



牡丹皮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成分 | 傳統製程 | 原相工法 | 比較 |
黃芩苷 | 40% | 60% | +20% |
水抽 | 38% | 55% | +17% |
稀乙醇 | 5% | 20% | +15% |
丹參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成分 | 傳統製程 | 原相工法 | 比較 |
丹參酮ⅡA | 70% | 90% | +20% |
水抽 | 65% | 80% | +15% |
稀乙醇 | 1% | 2% | +1% |
黃岑 | |||
---|---|---|---|
成分 | 傳統製程 | 原相工法 | 比較 |
黃芩苷 | 50% | 75% | +25% |
水抽 | 38% | 55% | +17% |
稀乙醇 | 15% | 20% | +5% |